陈氏太极拳始创于明末清初,为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所创。陈王廷(1600-1680)文武兼备,他参阅了明代戚继光的军事专著《纪效新书》中《拳经》,以及民间拳术的精华,研究了道家的《黄庭经》等养生专著,以中国传统哲学《易经》的太极阴阳学说为拳理依据,而创编了这一独具特色的太极拳。其拳架吸取了《拳经》中的29个拳式,以及民间流行的若干拳式。其内功又吸取了道家《黄庭经》的精华。在拳理上处处讲阴阳开合,在动作的运行过程中,又处处强调阴阳变化的螺旋(缠丝)。故以哲学名词“太极”二字为名。陈氏太极拳发展至今,已有300多年历史。从陈王廷(陈氏家族第九世,太极拳第一代)嫡传至十四世、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,拳架才定型为头套、二套两套,即当代传统陈氏太极拳的第一路和第二路。也是从陈长兴这一代起才传给外姓人氏,出现了诸如杨式、武式、吴式、孙式等等流派。时至20世纪,陈长兴的曾孙陈氏第十七世、太极拳第九代宗师陈发科从1928年离开陈家沟赴北京传拳,直到1957年去世,30年来一直在北京传授家传的一路(83式)、二路(71式)。北京武术界尊其为正宗太极拳大师,并赠金盾题曰“太极一人”。其子陈照奎(1928-1981)一直跟随其父身边,7岁时即随父习拳。陈照奎不仅练拳刻苦、认真,而且由于文化素质较高,理解能力好,所以他在拳架、拳理、拳法上继承全面而扎实,并对家传拳谱进行了整理。因此,大家公认陈发科、陈照奎父子为20世纪陈氏太极拳的两代宗师。
|